一起了解原子發射光譜法
點擊次數:0 發布時間:2018-12-24
原子發射光譜儀是我們常用的檢驗設備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原子發射光譜法。
原子發射光譜法,是指利用被激發原子發出的輻射線形成的光譜與標準光譜比較,識別物質中含有何種物質的分析方法。用電弧、火花等為激發源,使氣態原子或離子受激發后發射出紫外和可見區域的輻射。某種元素原子只能產生某些波長的譜線,根據光譜圖中是否出現某些特征譜線,可判斷是否存在某種元素。根據特征譜線的強度,可測定某種元素的含量。
一次檢驗可把被檢物質中的元素全部在圖譜上顯現出來,再與標準圖譜比較。可測量元素種類有七十多種。靈敏度髙,選擇性好,分析速度快。在司法鑒定中,主要用于泥土、油漆、粉塵類物質及其他物質中微量金屬元素成份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較復雜且不準確。
1762年德國A.S. 馬格拉夫(A. S. Marggraf)首次觀察到鈉鹽或鉀鹽使酒精燈火焰染成黃色或紫色的現象,并提出可據此鑒定和區別二者;1859年G.R. 基爾霍夫 (G. R. Kirchhoff) 和R、W、本生(R. W. Bunsen)合作,共同設計制造了以本生燈為光源的第一臺以光譜分析為手段的光譜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