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沒有誰用ICP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儀測試過系列巖石成分分析標準物質,GBW07103-07108,也就是GSR-1-GSR-6?實驗發現,采用常規酸溶法,其中的Zr含量測定值偏低,僅為標準值的一半多,其余大部分元素均無誤;而采用堿熔法,結果正確。不知原因何在?(備注:其中的Zr含量在幾十到三百ppm之間)
1. 應采用王水、氫氟酸、高氯酸的溶樣體系。
2. 你的溶解不充分
3. Zr的氧化物很難被酸系統溶解,只有堿熔才能溶解完全
4. 鋯與氮氫氧形成的化合物一般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較難被分解,所以分析中有酸溶鋯和酸不溶鋯的區分,酸溶鋯當然用強酸能夠溶解,但是酸不溶鋯需要堿熔處理試樣。
至于那種材料以酸溶鋯為主,那種材料以酸不溶鋯為主,需要查閱資料或者試驗得知,很多情況下這都是前人已經研究過的東西,可以使用拿來主義。
需要說明的是,鋯和鉿性質相似而且多伴生,因此通常測定其合量。
5. 鉑坩堝可以采用稱樣量0.2000~0.5000g,10mlHF、15ml HNO3、5ml HCLO4趕盡高氯酸的白煙后,以HCL加熱復溶,使定容后酸度保持10%;如采用王水替代硝酸可以采Teflon坩堝溶解樣品。
6. 是否可以測一下回收率.
7. 還是堿熔比較穩,酸熔是經常容不完的。還要注意樣品中含不含磷,如有會產生磷酸氫Zr沉淀
二、銅礦中氧化銅、硫酸銅的檢測方法
稱取0.5g礦樣于250ml帶塞錐形瓶中,加入100毫升水,震蕩1小時,過濾,溶液為硫酸銅。
將濾紙和沉淀放回原錐形瓶中,加入0.5~1g無水亞硫酸鈉,10毫升1:1硫酸,90毫升水,震蕩1小時,過濾,溶液為自由氧化銅
三、用ICP測試多金屬礦石中多金屬元素,有沒有同仁知道樣品怎么消解.測試條件是什么呢?
1. 用硝酸消解就可以,1+2的三十毫升。
2. 單一的某一種酸效果不好,看你做什么元素來決定,如果做cu,pb,zn,Ag,用王水就
好了,如果要同時做一些其他的,比如Ni,Co等,就必須加Hf,HClO4,HNO3
3. 這主要看你是測那些元素了,測定通常元素的樣品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驟:
(1)、稱取0.25g樣品(樣品在105℃下干燥)于50ml PTFE燒杯中,用少量水潤 濕,
加入15ml HCl,蓋上PTFE表面皿。在電熱板上,加熱煮沸20~30分鐘。
(2)、在燒杯中加入5ml HNO3,蓋上蓋子,加熱煮沸1小時。用水吹洗并取去表
面皿,繼續加熱,蒸發至10ml左右。
(3)、在燒杯中加入15ml HF、1mlHClO4,蓋上PTFE表面皿,加熱分解1~2小
時,用水吹洗并取下表面皿繼續加熱2小時,蒸至白煙冒盡。用水吹洗杯壁,
再加5滴HClO4,蒸至白煙冒盡。
(4)、在燒杯中加入7ml(1+1)HCl,加熱浸取。冷卻,移入50ml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搖勻(此溶液為7%的鹽酸溶液)。
(5)、立即將容量瓶中的試液移入干燥的有蓋塑料瓶中備用,以免試液中殘留的HF
溶蝕容量瓶。
對于上述過程的討論:
(1)、用酸分解的優點是:操作簡便;大量的硅被除去,與堿熔相比TDS大為降低。但對一些礦物如剛玉、鋯石、鋯英石、錫石、鉻鐵礦、金紅石、獨居石等不能為上述酸類溶解,需用堿熔方法予以熔樣。
(2)、樣品酸分解后仍有少量殘渣。如果仍需要測定其中的成份,可以將殘渣過濾,將濾紙(定量濾低)與殘渣一起放入一小坩堝中,干燥,灰化(500~600℃),冷卻。然后放入少量Na2O2和NaOH(Na2O2、NaOH用量盡量少),馬弗爐中480℃熔融,用酸中和熔塊的提取液,將此溶液與原酸溶液合并,進行測定。注意,如有這一步驟,上述操作方法應將兩種溶液合并后再定容。此時,測定用標準溶液應加入堿熔相當的NaCl來匹配。
(3)、此分解樣品的方法不能用來分析Hg、Ge、Sn、As、Se、Te等元素,因為它們的氯化物將會揮發。
(4)、用分解樣品時,Cr和將會以CrOCl3的形式揮發損失10%左右。
(5)、樣品中有機物稍高時,可以在操作方法(3)處再滴加數滴HClO4,加熱使白
煙冒盡。
(6)、用HF/ HClO4分解樣品,用HCl浸取,移入容量瓶定容后,應立刻轉移入塑
料瓶中儲存,以免容量瓶玻璃的Zn帶入溶液。
測定Hg、As、Sb、Bi、Se等元素的樣品,這類元素在分解過程中易成氯化物揮發,所以主要用王水來分解。
i. 稱取0.5~1.0g樣品于50ml比色管中(樣品為自然空氣風干)。
ii. 加入10~50ml新配制的(1+1)王水。
iii. 放入沸水浴中搖碎樣品,加熱煮沸1小時,在此過程中,需要經常搖動。
iv. 取下冷卻,用水加至刻度,備用。
測量Se、Te時,可采用HNO3、HF、HClO4溶解樣品。
至于測試條件要視你實際使用的ICP儀器而定。